<HTML><HEAD>
<META content="text/html; charset=UTF-8" http-equiv=content-type></HEAD>
<BODY dir=ltr bgColor=#ffffff text=#000000>
<DIV dir=ltr>
<DIV style="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12pt">
<DIV 
style="FONT-STYLE: normal; DISPLAY: inline; 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small; FONT-WEIGHT: normal; TEXT-DECORATION: none">
<DIV dir=ltr>
<DIV style="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12pt">
<DIV 
style="FONT-STYLE: normal; DISPLAY: inline; 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small; FONT-WEIGHT: normal; TEXT-DECORATION: none">
<DIV dir=ltr>
<DIV style="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12pt">
<DIV> </DIV>
<DIV>1. 芝加哥 的網站 1xx MB 的檔案下不下來,可能是因為 IP 的關係,不然我到想看看實際的資料是啥 !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2.  >>  對資料的取得設限制時其實才是真正的在圖利特定廠商。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   這塊是很大的認知差異點 .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3.</DIV>
<DIV>>> 資料的產出也一樣,當我們提到開放資料不該收費時,我們提的原因是,這些資料在收集彙整時,其實都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預算編列,所以開放這些資 
料可以說是另外一件事,而這件事,就只是把資料「開放釋出」。這會花多少預算?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資料的 釋出,花費的錢相對於 資料的建置與整理 是很少的,小到可以不計 .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這樣說啦. 政府每樣都要編列預算, 就算 BOT ,也會有類似收支對列的機制</DIV>
<DIV>所以你說 開放這些資料是另外一件事 , 卻是嚴重偏離事實</DIV>
<DIV>舉些例子, 申請護照為何要錢? 辦公室->納稅蓋的,人->納稅請的,物品->納稅買的......</DIV>
<DIV>到戶政事務所辦事,為何要錢 ? </DIV>
<DIV>所以沒有一件東西是不用編列預算去做的.... </DIV>
<DIV>也不是所有政府的服務是免費的 </DIV>
<DIV>當然,後來想到,用高速公路的例子不好,因為 高速公路 當時是舉債蓋的,通行費是還債用</DIV>
<DIV>後來債還清了,繼續收費當金雞母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文中的說明假設 是 嚴重不符,在與政府談 open data 時,不可用這樣錯誤的假設 ... 否則就變各說各話 ...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反而要提 open data 後的實際效應,與優勢. 只是這個實際效應,與優勢 有時由政府出面還比較好.</DIV>
<DIV>Google 的興起,是收廣告費的,在台灣要靠廣告費是有嚴重的困難</DIV>
<DIV>單單是上網頻寬費就夠嗆的</DIV>
<DIV>OSM 網站也不是在台灣吧, 像 OSM 這樣的網站,如果要在台,獨立生存恐怕佷困難 </DIV>
<DIV>企業寧願贊助會有廣告效益的...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BR></DIV>
<DIV>OSM mapping 無私的努力,很讓人敬佩!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但是回頭想想,像郵筒位置,公車站牌位置 ...... 什麼人最清楚? 什麼人可以最快速無誤的建立</DIV>
<DIV>郵筒 -> 專門收那條線的郵差</DIV>
<DIV>公車站牌 -> 專門跑那條線的公車司機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他們可以不用GPS,只要有空照圖+基本的地圖,就可以建立了</DIV>
<DIV>不用特地再去實地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如果今天有一個系統,上面已有很好的基礎圖資 , 以公部門 的力量</DIV>
<DIV>建置一個網站,由各行各業, 去建立自己的專業性資料 ( 如上述的 郵筒位置,公車站牌位置 ) </DIV>
<DIV>資料的建置會更快速 ........... 講到最後好像只剩 Google maps , 因為其基礎資料就夠多的,還有高差位移極少的衛星圖</DIV>
<DIV>反而台灣的正射影像,雖然畫質有的地方較好,但是 高差位移 嚴重 ,1/10 的機敏區域就更不用提了吧 .</DIV>
<DIV>OSM 雖然 open ,但是在台的基礎圖資不足,外加沒有空照圖,就差多了 ...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因此要公部門 open data 所有的,那是不可能, 但是要求 公部門 建立一個類似的網站,還比較可能.</DIV>
<DIV>但是這些都脫離 OSM 的預設範圍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>對我來說, </DIV>
<DIV>一個優良的系統,相對於資料,系統比較重要,缺的資料可以用螞蟻雄兵的方式完成</DIV>
<DIV>空有資料,沒有對應的系統,沒有用 </DIV>
<DIV> </DIV>
<DIV 
style="FONT-STYLE: normal; DISPLAY: inline; 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small; FONT-WEIGHT: normal; TEXT-DECORATION: none">
<DIV style="FONT: 10pt tahoma">
<DIV> </DIV>
<DIV style="BACKGROUND: #f5f5f5">
<DIV style="font-color: black"><B>From:</B> <A title=whisky@ystaiwan.org 
href="mailto:whisky@ystaiwan.org">whisky CHANG</A> </DIV>
<DIV><B>Sent:</B> Monday, March 04, 2013 6:37 PM</DIV>
<DIV><B>To:</B> <A title=talk-tw@openstreetmap.org 
href="mailto:talk-tw@openstreetmap.org">OSM Taiwan</A> </DIV>
<DIV><B>Subject:</B> Re: [Talk-TW] Talk-TW Digest, Vol 33, Issue 
24</DIV></DIV></DIV>
<DIV> </DIV></DIV>
<DIV 
style="FONT-STYLE: normal; DISPLAY: inline; FONT-FAMILY: 'Calibri'; COLOR: #000000; FONT-SIZE: small; FONT-WEIGHT: normal; TEXT-DECORATION: none">
<DIV class=moz-cite-prefix>1. 
公開資料和開放資料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事情<BR>公開講的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權利。<BR>開放要說的則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權利。<BR>所以中華民國政府有所謂的政府資訊公開法,規定的是哪些該公開,哪些不該。<BR>而資料的使用,就是開放資料的部分,講的是授權。所以授權才是一切之本<BR><BR>台北市政府的「公開資料平台」,雖然近期改為「開放資料平台」,但是裡面依然有一些限制,就我而言,並不符合開放資料的要求。<BR>例如,我們是無法自由散佈這些資料的。這其實很可笑。如果我把下載的資料壓縮後,或是包在某個程式內,算不算是資料的「延伸物」,就可散佈 
了?<BR><BR>開放資料講的是降低資料取得,使用上的限制。這些限制包含了<BR>法令面的:授權上的規範<BR>技術面的:使用的格式<BR>經濟面的:收費與否<BR><BR>台北市政府的授權規範,在很多地方都不能算是「開放資料」,所以當然會和 
Open Street Map 的 policy 有衝突。<BR>舉一個今天看到的範例好了,芝加哥政府把五項 datasets 放上 github 
了,採用得授權為:This data is released under the <A 
style="BORDER-BOTTOM: 0px; BORDER-LEFT: 0px; PADDING-BOTTOM: 0px; TEXT-TRANSFORM: none; BACKGROUND-COLOR: rgb(255,255,255); TEXT-INDENT: 0px; MARGIN: 0px; PADDING-LEFT: 0px; LETTER-SPACING: normal; PADDING-RIGHT: 0px; FONT: 14px/22px helvetica, arial, freesans, clean, sans-serif; WHITE-SPACE: normal; COLOR: rgb(65,131,196); BORDER-TOP: 0px; BORDER-RIGHT: 0px; WORD-SPACING: 0px; TEXT-DECORATION: none; PADDING-TOP: 0px; -webkit-text-size-adjust: auto; -webkit-text-stroke-width: 0px" 
title="MIT License" href="http://opensource.org/licenses/MIT">MIT License</A>. 
<BR>這就是一個 open licence,所以這五個 datasets 都可以 import 進 open street 
map<BR><BR>相關文章:<A 
href="http://thechangelog.com/the-city-of-chicago-is-on-github/">http://thechangelog.com/the-city-of-chicago-is-on-github/</A><BR><BR>不過我認為你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好問題。因為我們一直說台灣政府的資料平台都很糟糕,但是卻沒有一篇清楚的說明哪裡糟糕的文章。這表示我們在 
licences 這一塊還須要說明更多。<BR><BR><BR>2. 上面提到開放包含了技術面的開放。<BR>所謂技術面的開放指的是,不使用 
proprietary 的格式。所以使用 pdf,使用必需要用商業軟體才可開啟的檔案格式,都不符合開放資料的要求。<BR>我也知道這些東西都可轉出來,連 pdf 
圖形檔都可用 OCR 軟體來爬了(實價登錄網站他們很多就是用 OCR 軟體處理過)<BR>但是就如我上面所說,open data 
要的是降低資料取得與使用的門檻。<BR>所以,對!Open Data 
就是要讓你更好混一點!不然很多資料你有需要,直接去申請,去填一堆表格,甚至付錢去買,不就好了?那要談啥 open 
data?<BR>誰不知道很多東西寫程式就可處理,自己不會寫程式庫,去搜尋一下說不一定早就有人寫好還自由軟體可讓你自由使用。<BR><BR>你會這麼說,就是因為你不瞭解開放資料的核心。Louis 
其實提到很好的對比,自由軟體和自由軟體授權。<BR><BR>3. Open data 當然可以有回饋的地方,這才是 open data 
真正的重點,資料的使用不是單方向的,而是可雙方向流通的。<BR>但是這不是強制性的,就如不是每一個符合自由軟體授權標準的授權都會如此要求一般。<BR>美國總統 
Obama 提到開放政府,開放資料時,提到的三個重點是,Transparency, participation, collaboration.<BR>這最終的 
collaboration 目標講的就是政府與人民的合作,在這裡面,資料不是只有政府產出,人民使用,而是人民也可回饋回報資 
料的錯誤,和補充資料的不足。<BR>Open street map 中的開放資料,不就是提供這樣的機制?甚至 wikipedia 
都可看成是開放資料的一種時,不也是提供了回饋,修改編及的機制?<BR><BR>這個機制的可行,就是因為資料開放釋出後,是任何人都可自由使用。原本資料提供者如果沒有回饋機制時,那又如何?我們可以自己 
fork 出來自己做一個加強版啊!或是在 github 上,就 clone 
一個即可。<BR>這就是為什麼台北市政府的「開放資料授權」對我來說是不合格的!因為他對這做了限制。<BR><BR>4. 
關於收費的部分,很不幸你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想清楚。<BR><BR>你所提到的問題,開放資料只有少數人「能」(「會」)使用時,其實說的是「數位落差」的問題,資料的使用要求有一定程度技術能力(或財力或時 
間精力)<BR>也就是當只有少部分的人有能力使用某些資料時,那不是會加重數位落差嗎?<BR>其實問題剛好是相反。如果沒有開放資料,這些資料你認為財團想要時會要不到嗎?對資料的取得設限制時其實才是真正的在圖利特定廠商。因為一般 
人要取得這些資料可以說是想都不用想。<BR>資料不管有沒有開放,數位落差問題一直都會存在。但是資料如果開放,就會有如同這個 list 
裡面的「傻子」一樣,願意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拿出來做出這麼多有益於他人的事情。<BR>這才是「開放」「分享」的精神!這也是「自由軟體」的精神,不是嗎?<BR><BR>另一個問題是,這些資料只有誰有興趣時。例如實價登錄網站上的資料,到底使用者有誰?對於不想買屋對這些資料沒興趣的人來說,這些資料的釋出關 
我啥事。我可不可以要求政府限制如同高速公路一般,要買屋的上去查時都要另外繳費?不然實在太不公平了不是嗎?<BR><BR>當然不是這樣!<BR><BR>這裡面其實牽扯到資料產出時的費用。<BR>你提到高速公路,你可知道高速公路當初在蓋的時候,是誰出的錢?是買車的人嗎?還是預計會使用到高速公路的人?<BR>資料的產出也一樣,當我們提到開放資料不該收費時,我們提的原因是,這些資料在收集彙整時,其實都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預算編列,所以開放這些資 
料可以說是另外一件事,而這件事,就只是把資料「開放釋出」。這會花多少預算?<BR>使用者付費,我們不管用不用這些資料,其實都已經付過錢了,就在我們繳納的稅金內。所以要我們對資料的取得再付一次錢,可以,請告訴我這筆資 
料原本是政府 
內部沒有編列預算在做的,這是一筆「客製化」後的資料,只適用於某些特定需求。這時當然就由要資料的人自己出錢跟政府(國家,人民)「買」。<BR><BR>付費問題是一個很大的 
issue,相關的爭議也很多。但是至少在 open data 
這一部分,絕大部分的認知都是,資料的開放應該是免費或是只收取基本的費用(基本的費用包含的是資料「散佈」的費用,不是資料收集彙整等的費用)<BR><BR>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BR><BR>其實我覺得你的提問都不錯,因為你點到很多理解 
open data 時的重點。但是很不幸你目前對 open data 的理解,其實有蠻多地方需要修正。<BR><BR>另外... rtfm 
對看太多技術文的人應該很熟習吧?所以下次請跟我們說你看過哪些,發現有什麼問題。而不是來跟我們說你其實只挑「重點」看。不然我們可能又會要你 RTFM 
;)<BR><BR>-- whisky<BR><BR> <BR></DIV>
<P>
<HR>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<BR>Talk-TW mailing 
list<BR>Talk-TW@openstreetmap.org<BR>http://lists.openstreetmap.org/listinfo/talk-tw<BR></DIV></DIV></DIV></DIV></DIV></DIV></DIV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